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自来水价格改革可以逢改必涨 但水质不能越变越差

分享:
2014-05-07 13:30:53 点击数:2043 作者:水事易

当然,环境问题是复杂的,造成环境质量变差的原因也是多重的,但如果把责任一股脑推到老百姓身上,说“水质变差是因为水费价格低了”,“民众应为呼吸新鲜空气买单”,那么,这样的言论不仅是在模糊环境管理的责任,也是意图转嫁污染治理的成本,一句话:让深受环境污染之害的普通民众再当冤大头。

昨日,《人民日报》有报道:专家认为,水价偏低,用户就不会珍惜服务,珍惜资源,而企业亏损又要让政府财政补贴。水价被低估,实际上是受益者对非受益者的财富掠夺。

专家的话遭到多数网友的质疑。质疑点之一就是,这么多年来,自来水价格改革是逢改必涨,可水质却越变越差。连《人民日报》2009年11月也曾诘问:水价改革为何越改越涨?为何提价不提“质”?

价格问题确是影响水质的原因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主要的问题。政府管理、公共服务产品财政投入不足、水务改革的过度市场化、整体环境恶化等等,都是屡屡造成水危机的肇因,为何偏偏看不见其他,眼睛就盯着老百姓的口袋呢?难道就因为让老百姓买单是所有改革中最容易实现的“捷径”?

去年,也有个发改委的权威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言:我非常赞成“百姓要为呼吸新鲜空气买单”这个观点。直接涨价要好过不知情的财政拨款。直截了当在成本中增加环境污染治理费用,比如提高能源价格。治理环境的成本需要公众支付。

和对水质变差一样,我们近年来对空气污染深感焦虑。没想到从专家嘴里出来的高招还是涨价、收费。涨价、收费最大的承受者、牺牲者无疑是广大的中低收入群体。减缓政府治理的压力,转嫁污染治理的成本,这些专家显然放弃了自己应有的公共责任。要知道,政府财政主要源于税收。政府治理环境所花的钱,实际上也都是百姓在买单。还有,目前争议较多的环境税尽管对企业征收,但实际上企业仍会将此转嫁到商品价格中,让百姓消费消化。你还要老百姓再掏钱买空气,真好意思说!

让老百姓承担发展的成本,提出和世界“接轨”。那么,分享发展的红利,接受高成本的优质公共服务,何时和世界“接轨”呢?

水务行业要避免走向“低质低价”的恶性循环,首先必须走出“逢改必涨”的公共治理怪圈。

来源:凤凰财经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