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水源危机曝津冀协同困境 引滦入津水质下降!

分享:
2014-07-01 10:50:03 点击数:1115 作者:水事易

30年来,仅靠国家向数万水源地居民支付的每年人均600元补偿资金,天津从河北引来225亿立方米城市用水,已暗示了今天引滦入津水质急剧下降的必然性,也注定了旧观念、旧体制下津冀发展合作的不可持续性。

迎着绵绵细雨,旧城乡河东寨村村民陈忠耀、张芳夫妇驾着小船出发了。在河北省迁西县大黑汀水库的水面上,密密麻麻的网箱星罗棋布一望无边,小船在几米宽的狭窄航道中穿梭,黑绿色的库水散发着难闻的臭味。

一刻钟后,小船停到自家网箱边,男主人熟练地用水瓢将饲料扬入水中,鱼儿们迅速聚拢,争抢食物。陈忠耀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饲育季节,每天都要喂食三四次,一年投入水中的饲料至少三四十吨,“现在,库底鱼粪和饲料沉淀至少四五米厚。”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相邻的潘家口水库。

6月10日,本刊记者在河北省迁西县调研了解到,20多年来,饲养高峰时期,此两大水库淡水鱼养殖有近20万个网箱。经过治理,目前两大库区仍有近10万网箱,每年撒入的饲料数百万吨。现在,库区水体氮、磷含量逐年增高,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库越来越难以承受巨量饲料和鱼粪带来的生态污染压力。

作为引滦入津的主体工程,河北省潘家口水库和大黑汀水库提供了天津市90%以上的用水量,是这个缺水严重的特大城市最核心的水源地。近年来,上述两大水库水质的急剧下降,直接威胁到234公里外天津市的饮用水安全,成为这个直辖市挥之不去的烦恼。

然而,烦恼也有其缘由。据天津水务局的统计显示,自1983年引滦入津工程建成以来,截止到去年底,30年间,河北累计向天津供水225亿立方米。但直到2009年,天津市才制定《关于加强引滦水源保护近期工作的意见》,支出专项资金跨省支持河北省开展水污染防治,至今累计不超过1.6亿元。如按此支出计算,天津市30年来为从河北省引水付出的成本仅为每吨水7厘钱。

采访中,一位环渤海经济圈的政策研究者向本刊记者表示,自明朝设立北直隶以来,河北和天津就是同根所生,每个历史阶段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水源地污染之困,直观现实地讲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打破省际禁锢的京津冀全域思维,没有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胸襟,就无从谈起‘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水源地为何成了“养鱼塘”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引滦入津输水后,长期喝苦咸水的天津人终于喝上了甜水。但在“七山一水半分田”的河北迁西县,修建水库淹没了原本就稀缺的良田,使得为修建水库而付出巨大成本的数万库区居民,直接面对生计问题。

为此,作为回报,国家向作出贡献的河北省水源地库区村民人均每年补偿600元人民币。这个当时非常具有魄力的补偿额度,不但是当时全国农民年均纯收入的一倍,甚至高于1983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大大稳定和激励了库区居民。

令人遗憾的是,30年过去了,这个补偿额度并没有随着此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提高。陈忠耀向本刊记者反映,目前库区居民仍然拿着每年600元的补偿金,而且新的限定是只有2006年以前出生的才能拿。对于库区居民而言,自上世纪80年代末,这份补助就开始越来越难以应付日常的生活开支,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迁西县不得不将目光瞄向了两大水库,发展淡水养殖成为当地政府解决库区居民生活贫困问题的主要手段。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了鼓励农民养鱼,推广初期,当地迁建办甚至为养鱼户无偿提供网箱和竹竿,税务部门则予以减税支持,淡水养殖逐步发展起来。

之后,迁西淡水养殖在当地6万亩可以利用的水域面积上“遍水开花”。例如,位于潘家口水库西岸的太阳峪村是当地著名的渔村,不到70户人家、200多口人的小村庄,却拥有8000多个网箱,年产鲜鱼超过800吨。一个个这样的水库渔村迅速成长,让迁西在短短十几年间一跃成为河北第一淡水养殖大县,2011年全县淡水鱼产量3.5万吨。

迁西之外,承德靠近水库的大小村庄亦纷纷在各自的地盘上织网布局,高峰时期,潘家口水库不下十几万个网箱,这两年经过一系列清理行动,仍有近六万个网箱,大黑汀水库也有两三万个。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而且,类似的清理越来越难,常常演绎为猫与老鼠的捉迷藏游戏。“每家的家底都放在水里了,政府不可能一下子清理完。”陈忠耀说。在他所在的村庄,超过一半的家庭从事着这项水上职业。而且,因为当地二三产业比较薄弱,失地农民难有其他选择。

一库清水何时归来

养鱼让一部分村民富裕起来,陈忠耀说,好年景时,他能有十几万的利润,一般情况也能收入四五万,让国家每年人均600元的补偿金相形见绌。“人们的腰包鼓了,水质却一天不如一天”,他也不得不承认,过度的网箱养殖造成的生态压力让水库不堪重负。

“(大黑汀)水库原来有20多米深,现在也就十六七米。”陈忠耀说,“每年上百万吨的饲料投到水里,再加上越来越多的鱼粪,现在库底(鱼粪、饲料等)至少四五米厚。”

守在库边的他,眼看着一库清水变浑变黑变臭,“20年前投一个硬币下去,沉到六七米深都能看得到,现在下去十公分就不行了。原来捧一把水直接喝,现在渴死也不会了。”

坐在船尾的张芳说:“这水连鱼都能呛死,你说人能喝吗?”她这番话意有所指。去年,因为水体氮磷等严重超标,加之天气等原因,水中缺乏足够的氧气,他们家的网箱中有3万多条鱼被闷死。

前不久,天津市一家环保组织委托第三方进行水质检测的结果进一步佐证了上述推测,潘家口水库总磷、总氮分别超标9.2倍和11.12倍;大黑汀水库总氮超标8.5倍。为此,天津市方面认为河北省方面水源地管理保护失职,河北省方面认为天津市对水源地补偿不足……

类似关于水库污染治理的争论和方案绵延多年,始终未有实质进展,乃至污染问题日趋恶化,仍未有解决办法。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成果就是,津冀两地只是在2008年签订过《关于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自2009年起,天津市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河北省境内引滦水源保护工程,2011年又上调到3000万元。

上述政策研究者介绍说,事实上,天津并非不重视引滦入津水体污染的治理,但一直囿于省际利益意识,大量资金都投入到了天津境内于桥水库等重点设施,比如花费巨额资金彻底安置清空了于桥水库库区居民,完成了天津境内的水体污染的治理工作。

“但水和空气一样,一条省界能隔得断吗?”他最后告诉本刊记者,尽管有很多跨省体制上的困难存在,“但如果说1983年天津市GDP只有123.4亿元,支出较为困难,现在天津市GDP超过14000亿元、地方财收超过2000亿元,产业实力如此强大,难道就安置不好几万人的水库居民?我个人认为,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矣。”

来源:瞭望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