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水污染事件频发 治理长江水污染需要联合应对

分享:
2014-05-12 22:19:09 点击数:1891 作者:水事易

水污染事件频发,从4月10日到5月9日,一个月内就有兰州、武汉、靖江因自来水水源遭遇污染而停水、抢水,引发人们对水安全的深切关注

水是生命之源,一个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难于几天不喝水。而饮用水一定要符合卫生标准,否则会直接威胁民众的生命健康。据世界有关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维护水安全可以说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尽管中央一再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近年来各地对水污染也做了一些治理工作,然而,水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相反,如今连我国的母亲河长江也频频出现水质异常,造成一些城市居民用水的恐慌,这警醒我们,对水污染的治理,不能零敲碎打,必须有科学有效的应对机制和体系,加强水污染的治理。

拿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来说,占全国水资源的35%,沿江有220多座城市,4亿人饮用长江水,待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建成后,这一数字将达到8亿左右。可长江水质却每况愈下,江苏省去年检查表明,长江江苏段水质已降至三类。近日发生的武汉、靖江的停水事件,就是因为自来水水源长江水遭到污染。所以如此,与江边的工业污染密切相关。据统计,在长江流域中,现有四十多万家化工企业,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三大石油化工基地。这些企业如不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把长江当作“下水道”,长江水质只能愈来愈差。同时,长江沿岸本有众多河流湿地,是天然的污水处理厂,是江河水环境的高效自净器。可是,不少河流湿地遭到破坏,严重削弱了长江的自净能力。要有效保护长江水质,就要全盘考虑解决这些问题。在发生水污染事件后,立即针对具体原因采取一些措施,以解决民众急迫的饮水需要,是必要的。但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无助于解决水污染的,这个地方一时平息了,另一个地方又会冒出来,呈现出“庆父不死,鲁难不止”的情形。

要有效地不让污染这一“庆父”破坏长江水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建立科学有效的应对机制与体系。其中一点,是要构建跨区域的,乃至全流域性的长江水污染事故联合应对体系。长江是个整体,对水污染的治理,要全面协调进行,各自零敲碎打,是没大用的。欧洲著名的莱茵河,流经瑞士、奥地利、法国、德国、荷兰等国,也曾受到污染,一度被称为“欧洲下水道”,但经过沿岸国家合力整治,后又重焕生机。前几年我曾游览了德国境内的“中莱茵”,只感到绿水、绿山、绿天、绿地,绿得让人心醉。涉及多国管理的莱茵河,经过合力协作治理,尚能让它恢复原来美好的面貌,我们只有真正下定决心,各地各方通力合作,也是一定能让母亲河长江洗净污染,焕发青春的。

来源:东方网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