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南水北调的经济账:平均水价大概是两块多钱

分享:
2014-06-16 14:27:17 点击数:1306 作者:水事易

中国首都北京,不仅缺乏干净的空气,同样对干净的水梦寐以求。事实上,整个京津冀地区,一直饱受缺水之困,地下水超采严重。

好消息是,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年底前北京人有望喝上汉江水——按计划,这个秋天汛期结束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正式通水,届时丹江口水库的一江清水将北上解救干渴的北京。

随着南水北调的即将完工,一系列问题也就提上议事日程:这一“世纪工程”所费几何?单位水价如何确定?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这是基础性的民生工程,就不应“算小账”。但我们来看看已有的教训吧:从去年“南水北调”东线通水,但水到山东德州后,因定价太高,遭当地拒用。

根据2002年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中线一期主体工程估算总投资920亿元。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再延迟,成本也一涨再涨,从原先估算的1240亿元涨到2082亿元——这还只是截至今年4月底下达的工程投资。

业内人士测算,如果按工程投资2400亿元、每年调水95亿立方计算,单方水工程投资额相当于20多元,按水价为单方水投资额的10%计算,“南水北调”的平均水价大概是两块多钱。

但这只是按2400亿工程投资计算,如果考虑到配套支线分水工程投入、后期工程维护、水源地生态补偿以及自来水加工、市内管道输送成本,每方“南水北调”水到北京用户端的价格,有人测算,高达10多块。

目前,北京居民用水含排污费才4元一方。如果南水北调水按成本定价,显然太高;如果水价定得低,就势必需要大量政府补贴。比如,有人提出,既然南水北调作为民生战略工程,那就不考虑回收中央财政的工程投资,水价成本就会降下来。但如此一来,就相当于全国人民补贴北京。并且这会扭曲北京的要素价格,从而使北京的人口继续膨胀。

在这样的经济账之外,我们还应注意到,随着南水北调工程上马,跨流域调水工程在中国遍地开花。比如,在丹江口水库的上游,陕西就上马了“引汉济渭”工程。因此,有人担心,汉江水北调后,汉江下游如果缺水,是否还要从长江调水补充汉江?

显然,我们需要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认真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甚至不仅是“经济账”,还应包括“政治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