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许多巨型工程轻易就能创下世界纪录。比如,中国跨区域调配水资源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从规划、开工建设以来,就创下了多个“世界之最”:
南水北调工程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余个省区市,输水线路长,穿越河流多,工程涉及面广,包含水库、湖泊、运河、河道、大坝、泵站、隧洞、渡槽、暗涵、倒虹吸、PCCP管道、渠道等水利工程项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型水利工程,其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据有关资料,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目前正在建设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份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总长度达5599公里。
然而,规模惊人的南水北调工程也在中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包括投资巨大、生态影响复杂、水资源分配、供水成本高等多种问题。
关于南水北调的投资额,在2012年举行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曾透露,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在2002年国务院立项时的投资估算是1240亿元,随着工程的进展,估计2014年通水后将达3500亿元。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一位退休官员称,3500亿的投资概算只是初步的数据。据了解,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总投资2546亿元,其中,东线一期工程为533亿元,中线一期工程为2013亿元。而根据中国建设大型工程的经验,初步预算一般都会被大幅超支。
随着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接近完成,南水北调的供水问题也随之升温。一是大量调水对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影响,二是供水的价格问题。
先看调水量。据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如果东、中、西三线工程全面完成,最终从长江流域的调水规模为年调水量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而实施接近完成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后的年调水量达182.7亿立方米。在我们看来,南水北调工程将对长江流域生态产生不小的干扰。长江的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亿立方米,按三线工程最终年调水量448亿立方米计,相当于长江全年径流量的4.7%;以东、中线一期工程的调水量计算,相当于总径流量的1.9%。
然而,南水北调并不是全流域均匀取水,算大账不能准确反映对水源地的影响。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以中线工程取水进行匡算:中线取水在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汉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77亿立方米,如果中线每年取水130亿立方米,相当于汉江总径流量的29%;如果以汉江自上游邻省进人湖北省境的客水总量多年平均332亿立方米来计算,中线取水量相当于上游径流量的39%!可以肯定,中线调水对汉江(尤其是汉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将形成极为强烈的人工干预!
再看供水价格。北调的南水到底价格如何?这对于用水方十分重要。曾有专家估算,按照2000多亿元的工程成本粗略计算,单方水投资额相当于10%,也就是20多元,而水价又接近单方水投资的10%,所以“南水北调”的平均水价大概是2块多钱。但这种算法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因为这只是按2400亿的工程投资计算,如果考虑到配套支线分水工程投入、后期工程维护、水源地生态补偿以及自来水加工、市内管道输送成本,每方“南水北调”水到北京用户端的价格,将会高达10多块。据称,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到德州,由于水价比当地水价高,当地不愿用,结果就只能躺在那里“晒太阳”。因此,很多人担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来的水价格太高,最后也成为这样的“晒太阳”工程。因此,“南水北调”的汉江水如何定价,目前成为一个两难问题:定价过高,当地承受不了,不愿意使用;定价太低,又难以收回成本。当然,花这么高成本引来的南水,肯定会在北京找到使用的办法,比如政府补贴一部分,提升水价覆盖一部分,但可以肯定的是,“南水”用起来并不轻松。
考虑到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到如此多的复杂问题,这一巨型工程应该适可而止了。我们建议,南水北调只开通中线和东线的一期工程,保证现在工程能将水调至北京、山东和天津等地,后续的其他建设方案应该大幅削减甚至停止,至于现在还未动工的西线工程,则应该取消,因为西线工程一旦开工,对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将是一场人为灾难!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