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河流污染 羊饮水死亡

分享:
2014-12-24 13:34:26 点击数:2479 作者:水事易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绿洲”,也是一片储量丰富的“油洲”。这块扇形土地是奔流入海的黄河,在最后一程以泥沙堆积,留给陆地的最后馈赠。

但广阔的绿色天然湿地,在近十几年成为当地石化工厂的逐利之地,规模不断扩张。见证了“湿地化工厂”从无到有的东营市民、胜利油区职工和临海渔民,只能无奈地承受着黑色化工吞噬绿色湿地的环境生态之殇。

与仙河居民希望逃离的想法不同,广利港的渔民在河水变色后选择了坚守,不过,连“刺头”渔民魏云水,也要放弃与河边的化工厂较劲了。

位于东营市政府东南15公里处的广利港,30年前开始聚集成渔村,近年成为东营港的重要港区。不少渔民靠着广利河捕捞生活,这是连接黄河与渤海的唯一河流。

但在十余年前,与渔村一河之隔的河岸上,开始兴建化工厂,从此广利河变了颜色,平静的捕鱼养殖财源被搅乱。

广利港渔民最大的一次损失发生在2011年,魏云水至今回忆起来仍显心痛,他和20多家养殖户加上零散渔民,投入了1000多万元,从南方进了毛蛤,他自己一次性投了230多万元。

当年3月中旬,只有黄豆大小毛蛤被放入广利河,40多天后,毛蛤长到拇指盖大小,但敏感的渔民突然发现,有几日水色突然变暗,淡水鱼开始浮尸河边。魏云水打捞了几天,毛蛤只有少数死壳挂在网上,大部分毛蛤死后开口,泥沙灌入后埋在河底。

千万投资颗粒无收,愤怒的渔民把目标对准了河岸附近千米左右的石化厂、橡胶厂。魏云水先后联系省市环保局、市长热线,但大多没有反应。东营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来抽取河水取证,“但是否超标,什么结果,并没有反馈给我们”。

更多的渔民学会在河水突然变黑之后,给环保部门打电话,但得到回复多是找不到对岸企业的排污口,“也许埋在了地下”,这在渔民中没有多少说服力。

魏云水曾经找到一片废弃的露天养虾池,他在夏天观察到,多家化工企业发红的污水通过弯弯曲曲的渠道流向这些养虾池,每到涨潮时,池中暗黑发红的污水与广利河水勾兑漫出,“它们和广利河是相通的”。

今年,魏云水有了新发现,他发现这片排水池的下面埋了两个大粗管线,连接污水池和广利河,“当地社区让我去向上级反映,我没有答应”。因为他自觉无力,“化工厂是当地招商引资来的,即使去反映也撼动不了广利河被污染的事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高焕多年来关注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在他看来,东营非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大部分成为石化工厂,还有一部分养殖水产,但现在东营在区域开发上速度过快,原来的湿地都变成人工的,自然湿地快速减少。

“我的整体建议是沿海地区,特别是海岸地区不能过度开发,否则对海洋环境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都会特别大”,刘高焕说,但目前对具体污染程度的描述尚且不易,因为缺乏关于化工企业排放的真实而透明的量化数据。

国家海洋局东营海洋环境监测站去年的监测显示,广利河口邻近海域近年水环境健康状况略有恶化,莱州湾局部海域无机氮、石油类和活性磷酸盐超标严重。

赖以生存的河流,已经变成了性情不定的猛兽。多位广利港的渔民说,他们已经不敢往广利河里大批放苗,担心突然出现暗黑的水流将它们吞噬。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