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今日关注:统一标准才能消除信息“剪刀差”!

分享:
2014-05-04 11:12:14 点击数:1978 作者:水事易

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的阴霾还没有完全散去,又一起城市自来水污染事件引发生活用水的质量安全危机,而且还是来自饮用水水质接近欧洲标准的湖北省武汉市。

尽管武汉自来水质量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引发的恐慌,都比兰州自来水苯超标要小很多,但无论是之前的兰州市还是后来的武汉市,在自来水质量安全的危机管理和信息发布方面,都受到了媒体以及民众的质疑。

武汉市自来水污染事件中,政府通过官方微博等方式,发布了水污染的信息以及停水、恢复供水的时间点,但对于水污染的原因只字未提;而在兰州的自来水苯超标事件中,关于自来水污染时间发布被“推迟24小时”更是从一开始就受到诘问。

与民众、媒体的普遍质疑相反的是,在这两次水质量安全事件中,当地政府却对自己的处置方式感觉良好。比如兰州市政府为了证明自己的工作效率,还专门详细地公布了4月11日一天的政府行动。

一边是政府感觉良好,一边是民众(媒体)质疑声声。在近些年的质量安全事件中,经常出现像兰州、武汉这样有关政府权威部门质量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发布方面的“剪刀差”现象,之所以会出现如此鲜明的对照和判若云泥的差别,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对质量安全信息的发布持有不同的标准尺度。

从政府部门来讲,他们似乎更愿意等到事情有了清晰的结论或者明确的结果之后,才选择向社会公布,再加上必要的行政处置流程,往往他们“第一时间”发出声音时,一个质量安全事件早已在社会上发酵,甚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民众(媒体)的角度来看,由于发生的质量安全事件与自身密切相关,甚至直接影响到生活和自己的人身安全,自然希望权威部门的信息发布越及时越好。

时间上的“剪刀差”是许多质量安全事件中信息发布的第一个“剪刀差”,第二个容易产生“剪刀差”的自然是有关质量安全事件的内容。这类事件中,民众(媒体)一般对政府发布的内容持不满意态度,甚至认为政府部门有所隐瞒。

在“剪刀差”的累积效应下,通常伴随着两个负面效应,一是政府部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减弱;二是谣言随之四起,进一步加剧质量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这种现象在最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方面,尤为显著。

信息社会最大的特征之一是信息不对称。作为质量安全事件中处于信息弱势的一方,民众(媒体)希望获取政府部门最大限度的信息量,既是对自身安全的关切,也是一种正常的信息诉求。因此要消除质量安全事件中应急管理和信息发布的“剪刀差”现象,重要的是要统一政府部门——信息发布者和民众(媒体)——信息接受者,对质量安全事件的危机管理和信息发布的认识,建立双方认可的一个统一标准。

目前,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规,都明确了对于突发的质量安全事件,“政府应当对社会公众及时、充分、完整地公开突发事件信息,而且要持续不断地公开”,关键是建立一个双方都能认可的“及时、充分、完整”的公布信息标准,才会有效消除信息发布的“剪刀差”。

来源:中国质量报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