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对水质标准的认知,不是用数据来了解的,而是通过可饮用、可游泳来判断,更应以领导干部以身试水来检验。”浙江“可游泳河段”申报活动日前启动,在6月26日举行的申报活动的视频会议上,浙江省人大副主任茅临生表示。
“以身试水”胜过“数据治污”
实际上,现在的许多河流尽管年年在整治,然而或成效不大,或污染依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可游泳”,尤其是“领导下河游泳”,还没有成为“河水治理好的标准”。官方与民间对水质的认定和要求相去甚远。也正因此,市民才屡屡提出要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乃至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悬赏。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其意思就是为官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当然,这样的为民情怀,还需要官员到百姓中间感同身受之后,才有可能产生。治理污染,事关百姓福祉。因此,让领导干部“以身试水来检验”,其实也是让官员深入民众“接地气”,找回情系百姓的感觉。
不以部门报上来的数据为准,而是以“可游泳河段”为准,其中也有着对于数据失准的担心,事实上,数据的弄虚作假,已是公开的秘密。而这当然是因为责任意识、为民情怀的缺失。也因此,让领导干部“以身试水”,从根本上说,体现的是对官员的监督和制约,是一种形象化的问责追究。钱夙伟
下河游泳不如水里有鱼虾
治理河水污染,不能饭店搬家——另起炉灶,大搞哗众取宠的“小儿科”把戏。国家对水环境污染治理有着详细的规定:明确了哪几类水质为符合饮用水源的水质,哪几类水质为可使用水质,哪几类水质为严重污染不可使用的水质。然而,把领导干部下河去游泳作为检验水环境治理的标准,除了吸引人们的眼球,攫取网民的关注以外,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治理河水污染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科学的安排、合理的规划,需要借鉴国内外的成功治理经验,需要学习同行业先进的治理方法。治理河水污染,离不开创新。但是,“领导干部下河游泳”绝对不是什么创新,而是拍脑袋做决策的具体体现,也是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领导干部是肉眼凡胎,根本无法检测出河水中的有毒微量元素,而鱼虾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就做到——要是各地都把河水里有鱼虾作为治理河水污染的标准,老百姓肯定会眉开眼笑、拍手称快。毕文章
“领导游泳”莫若“权力洗澡”
让领导亲自下河游泳,充当“人体验污器”,能吓退那些根本不重视治污、大肆以污染换政绩却信口雌黄“河流水质达标”的政绩官员吗?让领导“下河试水”不如为权力“洗澡治病”——哪里有企业排污、哪里有官场不作为现象、哪里有官场保护伞之类的污染源,必须及时启动追责程序。不仅依法追究排污者之责,将性质恶劣、危害严重的恶意排污责任人罚得倾家荡产、彻底出局,同时也要依法依纪追究治污不力官员的责任,特别是重惩那些收受企业贿赂充当保护伞、庇护排污行为的腐败官员和环保执法人员。
来源:华商报
相关阅读:
环境时评:治理水污染征拆难不是理由
http://www.waterseasy.cn/NewsDetail?kid=3107
环境时评:环保约谈要找准对象牵住“牛鼻子”
http://www.waterseasy.cn/NewsDetail?kid=3068
环境时评:国人对诸多河流干枯或被污染已麻木
http://www.waterseasy.cn/NewsDetail?kid=3040
环境时评:下水道,一个城市“良心”的拷问!
http://www.waterseasy.cn/NewsDetail?kid=2994
环境时评:南水进京为何要与本地水混搭?
http://www.waterseasy.cn/NewsDetail?kid=2920
更多环境时评http://www.waterseasy.cn/News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